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经验 > 正文

IPO申请一年内三度中止 南海农商银行2024年“增利不增收”

 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

  3月31日,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显示,南海农商银行IPO审核状态由此前的“受理”变更为“中止”,原因系该行IPO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,需要补充提交。 

  这是南海农商银行自2024年3月以来,第三度因财务资料过期按下IPO“暂停键”。从2019年首次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材料算起,该行的上市之路已历时6年之久。

  3月28日,南海农商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。报告显示,2024年,该行“增利不增收”:实现营业收入64.29亿元,同比下降6.30%;净利润 24.53亿元,同比增长 2.99%。净利息收益率1.34%,拨备覆盖率241.56%,资本充足率16.15%。截至2024年末,该行资产总额3316.90亿元, 比上年末增加271.50亿元, 增长8.92%。

  此外,该行还拟以每10股派现2.2元(含税)的方案进行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,合计派发现金分红约8.7亿元,年度现金分红比例继续高于35%。若该利润分配方案获股东大会批准,该行近三年合计派发现金分红约28亿元。

  实现净利润24.53亿元,增长2.99%

  具体来看,2024年,南海农商银行在利息净收入、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双双下降的情况下,利润实现小幅正增长,这主要是得益于证券投资收益大增,同时该行减少信用减值损失、其他业务成本等营业支出项目所致。 

  营业收入方面,2024年,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4.29 亿元,同比减少6.30%。其中,利息净收入37.21 亿元,同比减少14.15%,主要是受贷款利息收入减少、存款利息支出增加所致;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亿元,同比减少18.98%;其他非利息收益25.07亿元,同比增加10%。 

  从占比来看,利息净收入、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、其他非利息收益收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57.89%、3.12%、38.99%。

  对比,南海农商银行解释称,受 LPR下调影响存量贷款重定价及新增贷款利率下降、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等综合影响,贷款收益率下行影响利息收入同比有所下降,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有所下降;另一方面,存款规模稳步增长,但存款成本率相对刚性,存款规模增长对利息支出的影响超过成本率下降的影响。

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则是受该行持续贯彻落实减费让利各项政策,叠加代理费率下降、理财业务利差收窄等因素影响。此外,报告期内,该行投资收益21.41亿元,同比增长16.20%,占非利息净收入的比例为79.09%,主要是该行根据市场变化处置了部分证券资产,证券买卖损益有所增长。 

  营业支出方面,2024年,南海农商银行营业支出为36.56亿元,同比减少5.00 亿元,下降12.03%。其中,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3.65亿元,较去年的14.32亿元减少29.35%。主要是该行以资产风险状况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,审慎合理计提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。 

  资产规模、贷款余额保持8%以上增速

  截至2024年末,南海农商银行资产总额为3316.90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271.50亿元,增长8.92%;各项贷款余额1685.29亿元, 比上年末增加141.00亿元,增长9.13%。总体来看,近三年该行资产规模、贷款余额规模增速保持在8%以上,实现稳步扩表。 

  南海农商银行表示,报告期内,该行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,不断升级优化稳经济促发展核心举措和基础服务,聚焦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乡村振兴、数字智能制造四大领域,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。截至期末,该行公司贷款余额970.54亿元, 比上年末增长5.28%;个人贷款余额452.21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9.82%,分别占贷款总额的57.59%、26.83%。 

  从资产质量来看,该行不良贷款出现“一升一降”:不良贷款余额24.06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1.12亿元;不良贷款率1.43%,比上年末下降0.06个百分点。 其中,不良贷款主要是不良公司贷款,不良个人贷款余额占比较小。不良公司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为67.32%,主要集中于制造业、批发和零售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。

  此外,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关注类贷款率均有所上升,关注类贷款余额62.05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15.87%;关注类贷款率3.68%,比上年末上升0.21个百分点。主要是部分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畅,贷款出现逾期导致下调为关注。

  南海农商银行表示,综合来看,2025年银行业将呈现“稳中求新” 的转型特征: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下,以科技赋能提升效率,以绿色金融锚定长期价值,以跨境业务拓展增长空间,同时构建更敏捷的风险防控体系,最终实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。该行将以“统筹发展和安全” 为核心主基调,以“促发展、抓创新、保安全” 为经营工作主线,进一步促进质量、规模、效益、效率协调发展,全力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