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中,购买股票通常计入“交易性金融资产”会计科目。
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,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、债券、基金等。
其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,在初始计量时,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金额。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(投资收益)。
例如,企业购买股票支付价款 100 万元,另支付交易费用 2 万元。则会计处理为:
借:交易性金融资产 - 成本 100 万元
投资收益 2 万元
贷:银行存款 102 万元
其次,在持有期间,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(公允价值变动损益)。
如果股票的公允价值上升,比如上升到 120 万元:
借:交易性金融资产 - 公允价值变动 20 万元
贷: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万元
反之,如果公允价值下降,做相反的会计分录。
最后,在处置时,出售所得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。同时,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。
假设上述股票以 130 万元出售:
借:银行存款 130 万元
贷:交易性金融资产 - 成本 100 万元
交易性金融资产 - 公允价值变动 20 万元
投资收益 10 万元
同时:
借: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万元
贷:投资收益 20 万元
需要注意的是,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较为复杂,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进行会计处理,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。同时,对于投资者而言,了解这些会计处理方法,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投资价值。